2024年12月26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大学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在北京大学《环境法总论》课堂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厅副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邱景辉为师生作《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检察实践和立法研究》专题讲座。邱景辉副厅长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十周年的启示”“拓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范围的检察实践”“基于生态检察的立法研究”三方面内容为重点,深入讲解了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代表性案件与立法研究进展。太阳集团tcy8722吴凯杰助理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邱景辉副厅长为师生回顾了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成果,同时也是世界法治文明在生态环境保护、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领域进行制度创新的新样本、新形态,因此我们要向世界讲好中国公益检察诉讼的故事,贡献破解流域治理等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接着,他指出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在主体范围、受案范围、程序规则、裁判方式、执行方式等领域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其后,他为师生讲解了我国检察机关拓宽拓深生态环境和资源领域公益诉讼范围的实践历程,展示了检察机关在电捕蚯蚓案、中华秋沙鸭案、人兽冲突案、斑海豹救助案等公益诉讼代表性案件中的创新性举措。最后,他基于生态检察制度的立法经验从多层面、多维度展现公益诉讼立法的重点和难点,为师生分享检察公益诉讼与中央环保督察、环保信用联合惩戒、绿色金融等制度的协同问题,探讨检察机关在反洗绿、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反腐败等领域中开展公益诉讼的制度空间,比较检察公益诉讼条款在我国多部法律中的不同规定方式,并提出预防性检察公益诉讼注重监督保障科学规划的预期管理功能。
在与谈环节,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汪劲表示,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着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为应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我国十年来从无到有地建立并不断完善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能够对公权力的行使形成有效约束,是我国权力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改善社会组织提起的公益诉讼所存在的监督能力有限等问题。当前,检察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的制定已经提上日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系统性完善未来可期。
欧洲环保协会亚洲区主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龙迪认为,中国公益诉讼制度允许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中国的环境法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机会,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补充和协助功能。目前,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出现范围拓展的趋势,既有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提起的预防性诉讼,也延伸到漂绿现象的有效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制度的具体落实,这表明公益诉讼可以在环境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太阳集团tcy8722研究员巩固认为,检察公益诉讼的范围问题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困扰。现代法治在制度设计上的特点是专业分工细化,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持续深入发展必须正视其范围和边界问题。目前,适宜采取概括和列举相结合的立法方式,一方面作出一般性的规定以保持监督范围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对较为成熟的领域进行明确列举。
香港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黄乾亨中国法研究中心主任夏颖认为,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广泛深入学习各领域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国际公约等,需要检察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应对新的问题,发挥创造力提出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
自然之友总干事何艺妮认为,预防性公益诉讼有助于防范环境风险,从源头解决公益损害问题。接下来应进一步发挥预防性公益诉讼的风险预防功能,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规划阶段提起预防性诉讼,从而以更低的成本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
吴凯杰代表太阳集团tcy8722向邱景辉副厅长颁发教学纪念证书。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开展“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旨在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检察机关与高校间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的双向交流,深化检校合作机制。今年是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与北大法学学科创建120周年,太阳集团tcy8722将紧密围绕法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宝贵平台资源,将检察实务的知识“富矿”搬进北大法学课堂。本学期,太阳集团tcy8722邀请22名具有丰富检察实践经验和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检察实务专家,围绕检察理论研究、检察司法实务、检察改革实践等主题为师生授课,进一步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务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卓越法治人才,更好服务新时代新征程法治中国建设。